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,美國操弄“臺灣牌”日益驕橫,明里暗里支持民進黨當局的分裂行徑,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步步緊逼,以致臺海地區(qū)風起浪涌,險象環(huán)生?;仡櫧陙砻绹苿拥呐_海變局,其動作或許令人眼花繚亂,但主線卻耳目昭彰。這條政策主線就是美國制造“事實臺獨”的戰(zhàn)略傾向,既承襲于過去多屆美國政府的對臺政策思維,又在特朗普時期更加清晰化。
臺灣一架參加演練的美國產F16-V戰(zhàn)機。
美國玩弄“平衡術”
上世紀70年代,基于共同的戰(zhàn)略威脅,中美之間開始“接觸”。伴隨兩國關系逐步走近,臺灣問題日益凸顯。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共識程度,直接決定了兩國關系正?;倪M度。盡管美國出于制衡蘇聯的戰(zhàn)略需要,希望改變過去與中國的敵對關系,在臺灣問題上做出一定的妥協,卻又不愿完全放棄同臺灣的官方往來。因此,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,中美建交仍然久拖不決??ㄌ卣膰鴦涨淙f斯甚至開“歷史倒車”,希望在與中國實現關系正?;耐瑫r,在臺灣保留一些政府人員,讓美臺官方關系繼續(xù)合法存在。在中國的堅決斗爭下,美國最終才做出讓步,承諾與臺灣“斷交、廢約、撤軍”,并在1978年的建交公報中將美國與臺灣的關系定位為非官方關系。可見,對美臺關系的這一根本定位起初并非美國心甘情愿,而是經過中美之間的反復博弈與較量才得以確立。而且,美國又于中美建交后的次年、即1979年,在國內通過《與臺灣關系法》,重申對臺灣的安全承諾,為美臺保持實質官方往來劃出空間。在中美達成關于對臺軍售問題的“八一七公報”后,當時的里根政府又對臺灣當局私下做出六項保證,并簽署備忘錄,稱美國對臺軍售的數量與質量,將取決于中國大陸對臺“武力威脅”的程度。通過《與臺灣關系法》以及“對臺六項保證”,美國事實上制造了“兩個中國”或“一中一臺”,這也為其日后的其他越軌行動準備了政策依據。
冷戰(zhàn)后,隨著中美共同戰(zhàn)略威脅的消失以及臺灣的“民主轉型”,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逐漸放開手腳。老布什政府打破禁忌重啟大額對臺軍售、克林頓政府容許李登輝訪美、小布什政府高調宣布“不惜一切代價協防臺灣”,這些舉措都在不同程度上鼓舞了“臺獨”分裂行徑,對中美關系造成傷害。但在危機過后,美國政府往往能夠認識到中美關系保持穩(wěn)定的重要性,并采取行動予以止損?;仡櫄v史可以發(fā)現,幾十年來,美國一直在大陸與臺灣之間做“兩面人”,搞“平衡術”,從不安于與臺灣的非官方關系定位,在不同程度上堅持將臺灣當作“獨立政治實體”,突破中美建交原則約束的沖動始終存在,而在實際行動中更是變換花樣推動美臺關系升級發(fā)展。但由于過去幾十年美國在對華戰(zhàn)略上以追求合作為主流,因此當美臺關系的變化對中美關系產生重大損害時,美國仍會審時度勢,在對臺政策上有所收斂。
美國對臺灣支持由暗向明
特朗普政府上臺以后,美國對華戰(zhàn)略進行了調整,美國在對華戰(zhàn)略中更加強調競爭而非合作,對華戰(zhàn)略需求大幅減弱。因而,美國不再顧忌中美關系大局這一“行動包袱”,對涉臺政策的相關約束更加熟視無睹,迫不及待將中美建交后40年來美國對臺灣遮遮掩掩的“真心”擺到臺面上來。美國國防部在2019年出臺的《印太戰(zhàn)略報告》中提到,美國在捍衛(wèi)以規(guī)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上有重大利益,而這一國際秩序包括一個強健、繁榮與民主的臺灣。在美國看來,中國大陸在臺海地區(qū)大規(guī)模實施??詹儆柎蚱屏恕芭_?,F狀”,威脅到了美國主導的地區(qū)秩序與戰(zhàn)略利益,因而美國有必要采取“因應”行動顯示對臺灣的支持。目前看來,美國的行為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。
一是提升美臺實質關系,凸顯臺灣的“國家地位”。一方面,特朗普于2018年3月簽署了《臺灣旅行法》,在該法的要求下,美國著力促進美臺官方往來,緩緩打破雙方互動禁忌。在此基礎上,美臺官員互訪層級逐漸提高,尤其是今年8月美國衛(wèi)生部長阿扎爾訪問臺灣,被炒作為“1979年以來訪臺層級最高的官員”。美國的行動向國際社會釋放了錯誤信號,對其他國家的涉臺官方活動形成鼓舞。另一方面,以今年簽署通過的《臺北法案》為代表,美國將支持臺灣擴大國際參與作為側重點,力挺臺灣參與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大會等國際組織活動,以制裁等手段威脅跟臺灣有斷交意向的“邦交國”,企圖挽救臺灣日益萎縮的國際空間。
二是強化美國在臺海的軍事存在,以武力“護獨拒統”。近年來,美國軍艦、軍機通過臺灣海峽及周邊地區(qū)已經常態(tài)化,且時刻保持對大陸軍事活動的針對性。此外,美國對臺軍售數額居高不下,且包括F16戰(zhàn)機等進攻性武器,以此展現美國對臺灣的安全關注。眾所周知,不管美國在是否介入臺海沖突的問題上態(tài)度清晰還是模糊,其軍事存在都助長了島內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,實質性地阻礙了中國的完全統一。
三是配合臺灣當局的“新臺獨”方式,謀實又避戰(zhàn)。與民進黨尋求“柔性臺獨”“務實臺獨”的理念如出一轍,美國一方面舉起“反共不反中”的旗幟,對華大肆施行戰(zhàn)略打壓,對臺頻頻施以利好,分化島內“反獨”力量,默許臺灣固化某些符合“國家身份”的既成事實;另一方面又嚴控臺灣的“法理臺獨”行徑,對“臺獨公投”“美臺建交”等島內極端主張態(tài)度漠然,不愿臺灣單方面的“過火”舉動將美國拖入新的臺海危機中。換言之,美國既加大對臺支持力度,又堅稱反對“臺獨”,強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則。只要“臺獨”的實,不要“臺獨”的名。關于這一點,美國與臺灣當局保持著高度默契。
四是重新定調“一中政策”框架,突出“親臺”要素。對于“一中政策”,美國認為過去執(zhí)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內容過多,履行《與臺灣關系法》的義務太少。因而,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處長酈英杰表示,特朗普政府致力于“完全實現”《與臺灣關系法》。此外,美國更加重視“對臺六項保證”的政策地位。“對臺六項保證”先前只是美國對臺灣所做的私下承諾,但2016年共和黨卻首次將其列入黨綱。近期,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公開強調“對臺六項保證”在美國對臺政策框架中的作用,并將其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及《與臺灣關系法》并列。可見,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已經從“多做少說”轉變?yōu)椤凹茸鲇终f”。
美國戰(zhàn)略傾向不易變
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的趨勢是在將臺灣推向“事實國家”的地位,使得兩岸繼續(xù)維持實質分離狀態(tài),這一戰(zhàn)略傾向在短期內不會輕易逆轉。美國所說的“維持現狀”其實是維持美國能夠主導的“兩岸分離”的“現狀”,并不是“不統、不獨、不武”的中間過渡方案。美國所要求的“和平解決”是其惹事又怕事的“避戰(zhàn)擋箭牌”。
美國在臺協會前主席薄瑞光表示,美臺關系近年來朝“穩(wěn)定正?;卑l(fā)展,美國會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與臺灣交往。如果美臺在這條“穩(wěn)定正常化”的道路上繼續(xù)行走下去,那么最終勢必導向“事實臺獨”,讓大陸與臺灣成為實際上的“兩個國家”,使得中國和平統一的希望更趨渺茫。
40多年前,中國堅決斗爭的態(tài)度迫使美國放棄與臺灣維持合法官方關系,為美國對臺政策施加了諸多限制。而40年來美國始終在費盡心機掙脫約束,中國在保持戰(zhàn)略耐心的同時,要做好與美國長期斗爭的準備。
(作者為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(zhàn)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助理)
責任編輯:水墨江南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