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毒藝人,本來就是直接被毫無疑問地被封殺的對象,
結(jié)果,竟然還有人在“喊冤”
昨天半夜,宋冬野在微博上貼出長文控訴自己被不公正對待,說自己精心準備的演出,又一次被取消掉了。
原因是:他曾經(jīng)吸過毒。
原文可以看看:
看完這些,我直接想說,去你個大西瓜吧!
甚至在發(fā)帖后,宋冬野各種diss來噴他的網(wǎng)友。
也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。
現(xiàn)在國家這么下力氣打擊污點藝人,曾經(jīng)因為吸毒被抓的宋冬野還這么囂張,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。
但雖然全網(wǎng)盡是罵他的聲音,但宋冬野也依舊有支持者,
支持他的人已經(jīng)有點魔怔了,甚至開始辱罵緝毒警察:
為什么我們常說吸毒的明星是應(yīng)該被“一票否決”掉復(fù)出的可能性,就是因為他們強大的影響力,他們能影響很多人的價值觀。
而如今這種錯誤的價值觀,比如那種“雖然我吸毒了,但我依然想做個好人”的想法,依舊是他們的迷夢。
如果我們能姑息宋冬野這一次復(fù)出,那么我們?nèi)绾文軐Φ闷鹉切奚诰兌緫?zhàn)斗一線的公安戰(zhàn)警的在天之靈呢?!
正如,有人說:
“你之所以看不到黑暗,
是因為有人把它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”。
“從來就沒有什么歲月靜好,
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”。
在毒品的黑暗里,替你我負重前行的,正是這些緝毒警察們。
人民日報在批為吸毒明星“洗白”時說了這樣一句話:
如果容忍販毒,
怎對得起無數(shù)緝毒警察的青春和熱血?
如果再為吸毒明星辯護,
怎對得起犧牲的緝毒警察?
有人在網(wǎng)上po出了身邊緝毒警的經(jīng)歷:
(圖片來源:知乎 @望京一只妖)
(圖源:豆瓣)
2016年,電影《湄公河行動》上映后,讓很多人再次注意到了緝毒警察這個隱秘又艱辛的職業(yè)。
電影中的緝毒犬死后,緝毒隊的隊友給他立了塊墓碑,最后活著的隊友都去給它敬禮,畫面十分感人。
但是也有很多人注意到,為什么連警犬都有墓碑,其他犧牲的隊友卻連墓碑都沒有?
(圖源:豆瓣)
隨后,中國警察網(wǎng)安徽站的官博對此作了解釋。
原來,不給犧牲的緝毒警察立墓碑,是害怕毒販會跟隨前去祭拜的親友并進行報復(fù)。
在紀錄片《中華之劍》中,緝毒警察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只是日常,夏天樹林里的悶熱、蚊蟲的叮咬、還有突如其來的暴雨,隨時都有可能擊垮他們的身體。
緝毒隊員常見的一幕就是“全身沒有一處是干的”,然而這還只是前奏。
面對窮兇極惡的毒販,他們只需要拉響一枚自制手榴彈,就足以讓好幾名緝毒警當場犧牲。
(圖源:豆瓣)
為了緝毒工作順利進行,很多緝毒警察通常選擇便衣或臥底行動。
很多臥底警察,考慮到安全原因常年不能與家人聯(lián)系,家人甚至不知道他們?nèi)チ四睦?,在做什么?/span>
有的臥底等到終于能和家人見面時,已經(jīng)是一具冰冷的尸體。
年邁的老母親看著被抬回來的兒子,上前去就是一巴掌:“說好的我死在你前面的!”,隨即哭暈過去。
也有的警員,在調(diào)查過程中不慎落入毒販的圈套,被毒販集團百般虐待后被控制淪為毒品的奴隸。
昔日將毒販按倒在地送進監(jiān)獄的警官,最后變成了被曾經(jīng)的同事抓捕的對象。
毒品不僅會摧毀人的身體,還能摧殘人的意志,玩弄人性。
毒品給人帶來的,是人財兩失、家破人亡的慘劇。
《湄公河行動》是根據(jù)真實的案件改編而成的電影,在當年因為毒販交易慘死在湄公河上的一條條生命面前,在無數(shù)在第一線臥底的緝毒警察面前,如果還有人替吸毒者辯護,那和毒販的行徑又有何分別?
(圖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)
每年有180人犧牲于執(zhí)行任務(wù)或毒販報復(fù),他們再也回不來了。
花在毒品上的每一分錢,都可能是打在緝毒警身上的子彈!
我們又怎能放任吸毒的人成為大熒幕上的光輝偶像?
對吸毒的人的容忍放縱,
就是對那些為了緝毒而犧牲生命的警察的褻瀆。
《中華之劍》里曾說過,毒品不是一個人、一個警局、甚至是一個國家能徹底根除的。
讓我們一起,拒絕毒品。
為了已經(jīng)犧牲的前人,為了正奮戰(zhàn)在一線的警員、也為了千千萬萬的家庭,還有我們自己。
責(zé)任編輯:擱淺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(guān)注西征網(wǎng)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