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西征原創(chuàng) >時事評論 >瀏覽文章
“既想當大官、又想發(fā)大財”“開夫妻店、搞家族式腐敗”“最年輕落馬省部級官員”……去年以來,安徽連續(xù)發(fā)生陳樹隆、楊振超、周春雨三名副省長腐敗案,影響極其惡劣,嚴重污染和破壞了安徽政治生態(tài),教訓極為深刻,為此,直面問題、對照檢查、毫不護短……一場以“陳樹隆、楊振超、周春雨”案為反面教材,在全省黨員領導干部中開展以“講政治、重規(guī)矩、作表率”為主題的凈化政治生態(tài)為根本目標,通過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專題警示教育活動在安徽拉開序幕。
從“陳楊周”案專題警示教育片中不難看出,“陳楊周”都是“臺上說一套、臺下做一套,人前是人、人后是鬼”的腐敗分子,觀后從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思想洗禮。看著“陳楊周”案中的這些人,哪一個過去不是熱血方剛、躊躇滿志的同志,而今天卻淪為階下囚,這就是因為他們在社會轉型的新時期,沒有時刻強化黨性修養(yǎng),沒有時刻堅定理想信念,沒有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,導致理想信念動搖,喪失黨性原則,宗旨觀念淡薄,把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資本,拜金主義、享樂主義占據頭腦,價值觀發(fā)生偏離,最終墮落成為犯罪分子和人民的罪人。
應當說,此次以“陳楊周”案為反面教材,在黨員領導干部中開展“講、重、作”專題警示教育,猶如初春的一場及時雨,讓我們從“陳楊周”案件和身邊的典型腐敗案例中感受心靈的震撼的同時,認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,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,更加穩(wěn)健。
究其“陳楊周”腐敗案件的根源,一是偏離了正確的政治立場。在社會轉型時期,“陳楊周”放松了黨性修養(yǎng)和鍛煉,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,偏離了正確的政治立場,喪失了政治定力,不能持續(xù)警惕、持續(xù)冷靜、持續(xù)操守,更沒有慎獨慎微,他們不甘清貧,崇尚拜金,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二是把權力當成了謀取私利的工具?!皺嗔κ且话央p刃劍”,如果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利,就能為人民辦實事、辦好事、謀福祉,反之,就會成為以權謀私的魔杖,而“陳楊周”為了追求不義之財,把手中的公權長期當作謀取私利的“工具箱”,大肆斂財,最終把自己送進了監(jiān)獄的大門。三是法制觀念淡薄。從“陳楊周”案件中也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自恃特殊、以言代法、以權壓法,甚至徇私枉法,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或法律之外,再好的法律和制度在他們面前也只是一紙空文,最終葬送身家性命。
“陳楊周”案的教訓是深刻的,我們必須以此為鏡鑒,受警醒、明底線、知敬畏,強化政治定力,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(guī)矩,鍛造優(yōu)良作風。
首先要把“德”作為度量衡。把品行和操守擺在重要位置,自覺強化職業(yè)操守和道德修養(yǎng),以德立身、以德立規(guī)、以德立行,穩(wěn)得住心神、把得住操守、守得住清廉;其次是自覺充實自我。在今后的學習、工作和生活中,要有正確的人生追求、健康心態(tài)和精神寄托,時刻把自我置身于監(jiān)督之中,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;再次要做到知足常樂。要善于“倒騎毛驢看人生”,想想“人家騎馬我騎驢,細細思量我不如,回頭看見推車漢,比上不足下有余”,時時持續(xù)平衡自己的心態(tài),在名譽、職位、報酬、個人利益等方面真正做到知足常樂。
“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”“小洞不補,大洞吃苦”,總之,我們將以“陳、楊、周”案件時刻警示自己,進一步筑牢廉潔從政思想防線,謹小慎微,拒腐防變,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,永遠立于不敗之地,永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。
注:本文是西征網獨家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西征網,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!
責任編輯:夏至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