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踏著先烈血跡前進”,這幾個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?

王君雄 來源:鈞正平工作室 時間:2023年04月05日
 鈞正平工作室
鈞正平工作室
進入TA的專欄
歷史不會忘記,人民不會忘記,共和國不會忘記,那些為了民族解放、國家尊嚴以及億萬民眾幸福生活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。


1934年5月30日,《紅色中華》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:“下肖區(qū)七堡鄉(xiāng)第三村有一家農(nóng)民,他們共有弟兄八人……全體報名加入紅軍,日前他們已集中到補充師去了。”

這條消息篇幅很短,但后續(xù)故事很長。瑞金農(nóng)民楊榮顯8個兒子主動請纓,參加紅軍,最后全部浴血前線,再也沒能回來……

近九十載光陰過去,雖然當年的報紙已經(jīng)泛黃,但八子參軍英勇犧牲的故事一代代流傳。

歷史不會忘記,人民不會忘記,共和國不會忘記,那些為了民族解放、國家尊嚴以及億萬民眾幸福生活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。

今年清明之際,江西瑞金葉坪的紅軍烈士紀念塔前又蜿蜒起祭掃的隊伍,紀念塔正前方草地上鋪就的“踏著先烈血跡前進”八個蒼勁大字,讓這個原本肅穆的節(jié)日更顯莊嚴凝重。

每一方紀念碑、每一座烈士墓、每一段英雄故事,都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。把時間回溯到1931年11月7日這一天,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。在新生紅色政權(quán)建立的喜悅中,人們更加懷念那些為革命事業(yè)英勇犧牲的先烈們。為了寄托對他們的緬懷崇敬之情,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領導者們,決定要在瑞金建造一批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,讓烈士精神光耀千秋,激勵后世。

就這樣,一座炮彈造型的紀念塔拔地而起。在紀念塔揭幕典禮上,朱德同志號召大家繼承先烈遺志,踏著先烈血跡前進。當時工人師傅把建筑多余的煤渣,鋪在地上寫成這八個大字:“踏著先烈血跡前進”。

而后來的歷史也證明:“踏著先烈血跡前進”成為了激勵無數(shù)國人的奮進號角。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,就有11.3萬人參加革命,其中有5萬余人為革命捐軀。

我們常說,歲月靜好??蓺q月從來沒有平白無故的靜好,國家也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和平。正是無數(shù)革命先烈的犧牲奉獻,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梁,讓我們能夠沐浴和平的陽光。

據(jù)統(tǒng)計,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以來,先后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,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,實現(xiàn)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,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而畢生奮斗、英勇獻身。他們中有在黑暗牢房里寫下“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,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”忠誠誓言的方志敏;有在彈盡糧絕之際,誓死不降,留下了那句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,還有中國嗎”振聾發(fā)聵之問的楊靖宇;有在戰(zhàn)場上寫下“戰(zhàn)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里,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(zhàn)旗”訣別詩的王建川;有18歲入伍時寫下“清澈的愛,只為中國”戰(zhàn)斗口號的陳祥榕;還有許許多多在墓碑上只留下四個字——“烈士之墓”的無名英雄。

有人說:人這一輩子如果沒有根,走到哪里都是漂泊。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,從“待我回家”,到“代我回家”再到“帶我回家”,短短十二個字是無數(shù)革命烈士的一生,他們從未停止對故土的向往,卻甘愿為了祖國和人民血灑疆場,埋骨他鄉(xiāng)。對于盡享先烈奮斗成果的我們來說,“根”,既應是故土,是先祖;也應是家國,是先烈。銘記先烈為我們作出的犧牲,飲水思源不忘來路,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。

也有人說:人的一生有三次“死亡”,第一次是心跳停止、呼吸消失,第二次是葬禮后從社會關系網(wǎng)里消失,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已把他忘掉。沒有不會逝去的生命,但有永恒的精神。如果先烈們的精神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駐留,那么他們就能成為“不朽”。“勝利的時候,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?!边@是烈士裘古懷就義前給黨和同志們遺書中的一句話。英雄不畏懼死亡,但怕被遺忘。他們不是怕自己的功與名、銜與級被遺忘,而是怕后人遺忘他們曾經(jīng)為之殉身的夢想、曾經(jīng)為之奮斗的事業(yè)、曾經(jīng)為之堅守的初心。

習主席指出,“對一切為國家、為民族、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,不管時代怎樣變化,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?!薄熬拺迅锩攘遥s續(xù)共產(chǎn)黨人精神血脈,堅定理想信念,砥礪革命意志?!?/strong>

最好的緬懷是傳承,最高的致敬是奮進。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那一座座烈士墳塋的時候,不僅要讀懂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,更要能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,把緬懷追思的心跡化作勇毅前行的足跡,竭盡全力守護先烈們用鮮血與生命創(chuàng)造的寶貴財富。

日前,一條視頻在網(wǎng)上刷屏:寧夏固原,2000多名學生凌晨4點出發(fā),徒步前往烈士陵園祭奠先輩,往返路程共54公里。而這份堅定與執(zhí)著,已經(jīng)延續(xù)了28年。不少網(wǎng)友表示:走的是磨練,傳的是精神。

“我怕下筆太重驚擾了烈士的英魂,又怕下筆太輕,描不出他們驚天動地的往昔?!鼻迕髑跋?,某高校10名志愿者來到烈士陵園用3個多小時為155位烈士墓碑“描金”,他們蹲在一塊塊墓碑前,用手輕輕拂去墓碑上的灰塵,一筆一劃描摹著先烈英名。這是一份紀念,更是一份傳承。

“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!”這是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《覺醒年代》中陳喬年犧牲時喊出的一句話,讓無數(shù)人淚目。臨近清明,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的延喬墓前出現(xiàn)了許多向先烈訴說今日中國的發(fā)展成就和自己人生“小確幸”的信件。這些信里最常見的一句話是,“希望你們能看到”;而信的落款,往往是“一位普通的中國青年”。中國青年在這里追思先烈,也在這里尋找信仰。

“先烈回眸應笑慰,擎旗自有后來人?!币淮擞幸淮说氖姑淮擞幸淮说膿?。

回首過去,無數(shù)革命先烈以其英勇無畏和深明大義,毅然完成歷史交付的使命任務,鑄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閃亮燈塔。

展望未來,百年艱辛接續(xù)奮斗,歷史偉業(yè)亙古未有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需要我們勇敢擔當,新時代的英雄史詩必將由我們這一代人完成書寫。

“成千成萬的先烈,為著人民的利益,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,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,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!”1945年,毛澤東同志在《論聯(lián)合政府》中的號召,依然振聾發(fā)聵,給人澎湃力量。廣大中國青年定不負時代重任,挺膺擔當。

責任編輯: 擱 淺
掃一掃 關注西征網(wǎng)

掃一掃 關注西征網(wǎng)

西征網(wǎng) xizhengw.com

感謝支持!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創(chuàng)作來回饋您!
注:手機瀏覽器不支持微信支付。如需使用微信支付,請先將文章分享到微信,再打開文章進行打賞。

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進行支付